“爷爷奶奶一堂课”发起人:让心怀世界的孩子脚下有根

栏目:文化资讯    来源:互联网    阅读量:17076   作者:余梓阳    发布时间:2021-09-21 13:27   

“老人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当地文化课,让孩子们从老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根。”近日,“祖辈一班”慈善组织创始人何永强在接受Zhongxin.com记者专访时表示,推出“祖辈一班”是为了教育孩子、尊重老人、传承文化。

孝道是中华文明的伦理起点,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的公分母。2021年,第七届慈孝文化节公布“2021慈孝人/群体”,慈善组织“爷爷奶奶有课”入选。

自2015年10月起,“祖辈一班”启动,创造性地邀请老人给孩子传授当地民俗文化,让他们了解家乡,从而产生情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给关心世界的孩子一个脚下的“根”。7年来,“爷爷奶奶一班”已走进27个省的350多所学校和社区,为5000多名老人授课,为约40万名儿童服务。

出生于安徽阜阳的何永强,似乎对当地文化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他告诉记者,推出“爷爷奶奶一班”的初衷与自己的经历有关,但核心还是来自社会需求。

何永强发现,只有经济和物质上的帮助,并不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其实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就是人们对脚下的土地没有感情,进而失去敬畏。”他希望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以老人和孩子为纽带,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环境建立深层次的关系,在关系中孕育爱,产生守护和建设家乡的热情。

回到7年前,何永强推出“爷爷奶奶一班”的时候,伴随他的是一些质疑的目光。“在传统的慈善理念中,扶贫、救灾、治病仍然是主流,而文化遗产保护和人文发展的慈善项目则会让人感到缺乏紧迫感和价值呈现感不强。”何永强说,这就对如何提炼和表达“给爷爷奶奶一堂课”的价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早期‘爷爷奶奶’班的定位是服务农村孩子。随着城市化的浪潮,我们希望农村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以家乡为荣。”何永强说,“随着项目的开展,我们发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民间文化都可能存在差异,但并不是绝对的差距。”

为此,“祖辈一班”设计了《我的童年》《家族村史》《自然与财产》《社区史》《传统生产工具》《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美食》等10门标准教学课程,主要加入了江苏无锡学二胡、四川成都学蜀绣、浙江德清学布艺、河南郑州学泥塑等本土非遗课程。

在浙江德清开办的一堂名为“‘布’传承往昔,‘艺’谈文化课堂”的非遗面料课上,孩子们在非遗传承人唐小英的示范和指导下,以恰当的方式穿针引线。“一块五颜六色的布在我手里变成了艺术品,非常神奇。这门课让我感受到了家乡非物质文化的魅力。”一个孩子经历后说。

7年来,“给爷爷奶奶上一课”从无到有,来自全国各地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数千名爱心捐助人、数千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因价值认同而走到一起。

“对于‘爷爷奶奶’班的一点一滴的成绩,我的眼里满是支持者和帮助者的新鲜面孔。我的个人和工作团队只是有着许多用心和努力的‘搬运工’。”何永强举了一个例子,山东泰安的一位老人徐,退休后当了高级讲师,成了“爷爷奶奶一班”的志愿者讲师。

“2017年8月,我和孩子听了徐奶奶讲的泰山和石甘当的故事,我们都被迷住了。我们约定在凉爽的季节一起爬泰山,然后听她讲故事。2020年1月25日,我收到泰山志愿者协会合伙人的短信,说徐奶奶因病治疗无效去世。收到这个坏消息后,我以为和许奶奶的协议

回忆起这段“遗憾”,何永强感慨地说:“我们和老人的约定一定不能耽误,能为老人做的一定要马上做。挖掘和传承老一辈人的珍贵记忆,就像抢救一座思想宝库。”

近年来,何永强及其团队不断尝试突破现有模式,聚焦具有民俗文化内容的专业课外教育,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构建“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规范化运营体系,赋能城市公共文化生活建设,促进乡村文明。

在何永强看来,入选“2021年度孝道人物/群体”,是对“祖辈一个档次”价值的认可。“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我们不应该在展望未来的同时忘记过去。孝文化的价值是对历史的一种敬畏,历史承载在老人鲜活的生命中。”

“脚下有根,不迷茫才能走得更远。”何永强说。

据悉,2021年第七届慈孝文化节由中国新闻社、杭州灵隐寺主办,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省海外友好协会、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浙江省团组织企业家协会承办,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慈善家杂志、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协办。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爷爷奶奶一堂课”发起人:让心怀世界的孩子脚下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