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技艺更好传承

栏目:文化资讯    来源:互联网    阅读量:11382   作者:如思    发布时间:2021-09-23 16:32   

让非遗技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职业学校开设与非遗保护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加强非遗教师培训”……读完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全国政协委员田静非常激动,他的建议在文件中得到了体现,更有了履职的动力!

田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17岁开始学习紫陶烧制,2009年带了第一批学徒,2018年成立了紫陶技艺学习中心.十多年来,她通过公益培训的方式,教会了数百名贫困地区的年轻人和农村妇女学习紫陶制作技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田静觉得自己应该在无形技能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她考察了云南省几乎所有的无形技能,了解了其他非遗传承人的困难和需求。田静发现,有许多杰出的非遗技能没有后继者。“要想把非遗技能发扬光大,就需要在职业院校开设非遗技能专业。”田静认为,非遗技能具有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产业价值,职业院校具有劳动力优势和技能培训优势。两者结合,既是非遗传事业的迫切需要,也是职业教育突破性发展的需要。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田静提出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增设非遗技艺专业的建议》的建议,建议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开设非遗专业,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外聘教师或实践导师。今年她带来了《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增设非遗技艺师资的建议》,推动非遗传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

“一些地方已经在职业院校开设非遗技能课程,聘请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客座教师,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在田静看来,非遗技能传承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可以更紧密。“要把非遗技能作为职业院校的常设专业,设置专门教师,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培养更多非遗技能人才”。

本报记者杨叶传增。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让非遗技艺更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