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越地长歌

栏目:文化资讯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8592   作者:夏冰    发布时间:2022-10-07 11:48   

浙江省博物馆正在展出宋岳——中国文物中的浙江传奇展览呈现了十种具有鲜明跨境文化特色的文物,既展示了浙江的悠久历史,也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从《良渚玉琮》看多元文化的交融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根源和共同的文化心理,还体现在不同的风土人情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如果要问浙江的感觉,可能是江南温暖隽永的烟雨,西湖浓妆艳抹,或者是山海交响浙江省博物馆出版的《宋岳——中国文物中的浙江传奇》试图从文物的角度回答上述问题展览从大量文物中精选出最能代表浙江气质的十大品类,分别是良渚玉,简,越窑青瓷,秘色瓷,阿育王塔,雕版印刷,湖州镜,温州漆,龙泉瓷,西湖图

良渚遗址是证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在良渚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中,玉琮具有其他器物无法比拟的重要性考古学家认为,以玉琮,神人兽面纹为代表的玉礼制,是维系良渚社会政治组织的重要手段和纽带,说明良渚文化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有统一的神灵信仰

1986年浙江余杭矾山遗址12号墓出土了6件玉琮最大最精美的一块叫做玉汪聪这块玉琮高8.8厘米,重6.5公斤它敦实有力,内圆外圆,中央有通孔玉琮的典型特征是使这个玉汪聪更加非凡的是它上面雕刻的纹饰丛身四面中间有一条直槽,槽的上下刻有神,人,兽面部的具象形象神的头戴羽毛冠,骑在野兽身上除此之外,丛身上还有神,人,兽面部的抽象图像

正是长时间的多次握手,才塑造了多元而悠久的中国文化。

在剑和瓷器上看到越人的能工巧匠。

越人以工艺精湛著称以越人的巧夺天工,刀剑,铜镜,瓷器,漆器等已经成为富有表现力的礼物或抢手的商品,它们的足迹比制造它们的工匠走得更远,甚至在疆域之外

越人擅长铸剑在记载春秋末期吴越历史的古书《越绝书》中,有一章专门介绍越人制造的刀剑及其传说传说越王勾践有五把举世闻名的宝剑他请了一个叫薛烛的剑客来鉴定前两把剑出现后,薛烛无动于衷,说它们不是剑当第三把剑春君出现时,薛烛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严肃中透露出见到真剑的兴奋《月爵书》用颇为戏剧化的语言写出了纯君的品质:双手摇曳,其辉如莲花,看着就像星际旅行一样难受,光看,是浑浊的像池塘里溢出的水,往断层看,岩石像一块破碎的石头,看他的才华,冷若冰霜这把刚柔并济的剑是欧冶子的作品

也许王月最著名的剑是湖北省博物馆里的王月勾践剑它于1965年在湖北荆州的一座楚墓中出土今年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为这件镇馆之宝设立了专门的展厅在宋岳展览会上展出了许多王月的剑观众在欣赏这些几千年前问世,光亮如新的宝剑,赞叹越人的铸剑技艺的同时,很容易忘记的宝剑绝大部分是在楚国出土的也许他们是楚越联盟的见证者,或者相反,他们是楚攻越的战利品很难确定王月的剑是以何种方式流入楚国的,但当时流行越国制造的剑是不争的事实

越人制瓷历史悠久,历史上越瓷也很流行元代龙泉青瓷船形砚滴在宋岳展览中展出砚滴是一种文具磨墨时需要用砚滴注入适量的水这砚滴被做成船的形状,很像游弋在江南水乡的乌篷船船舱和遮阳篷之间的甲板上开了一个小洞船的头部有一个出水口,用手指按压小孔可以控制出水口的水量,防止水太多稀释墨水船舱里有两个男女坐在地板上,好像在说话,面前放着一只鹅船夫在船舱外面他穿着一件蓑衣,正要拿船篷上的帽子我想下雨了,船会驶进烟雨中这款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砚滴,堪称龙泉青瓷巅峰之作

龙泉青瓷是宋元时期浙江最流行的商品之一,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粤展中有一件龙泉青瓷荷叶盖罐,边缘凸起整件瓷器均匀分布有凸边荷叶盖搭配青瓷本身的颜色,让人联想到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甜这件瓷器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路古城遗址济宁路古城距离大同,张家口不远,是草原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之一中原和江南的商品在这里汇聚,然后销往草原丝绸之路沿线的地方济宁路古城遗址发现多处瓷坑,其中发现龙泉青瓷同样的船型也出现在韩国新安的沉船上,是一艘元末三年从宁波起航到知的货船它的目的地是日本博多,在韩国新安附近海域沉没沉船上的9000多件龙泉青瓷显然受到海外客户的欢迎

它是浙江青瓷的故乡,从先秦时期的原始青瓷,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成熟的青瓷,再到唐代越窑秘彩青瓷,再到宋元明时期出口海外的龙泉窑青瓷这一片永恒而优雅的青色,在浩瀚的蓝色中航行,汇成千万种颜色

西湖看青山,画面充满诗意。

没有什么比西湖更美丽的了西湖的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千百年来逐渐塑造的

西湖为诗人所爱,也是举世闻名的诗人白居易建白堤,苏东坡建苏堤,为西湖景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南宋时,杭州成为都城,这种郊区的美更加深入人心它被大规模地疏浚了几次,文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但南宋以后,到了元代,西湖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废而不治,湖区被大面积围垦,苏堤以西的湖泊全部成为耕地历史上,这种命运也发生在西湖的姐妹湖胡翔身上唐代西湖的繁华,直到明代才得以恢复建安三年,杭州知府杨主持了一次大规模的西湖疏浚工程这次拆除了3480亩农田,他用疏浚的淤泥筑起了横跨西湖的大堤,这就是杨公堤今天,当我们走在这条大堤上欣赏西湖美景时,很难想起杨的名字,但他的贡献不亚于白居易和苏轼明朝多次下令禁止侵占西湖嘉靖四十四年缔结《禁止侵占西湖协定》,刻石立于杭州城内面向西湖的清波,金庸,钱塘三门前只有不断的保护,西湖的美才能长久

在岳展览的最后一部分,有两幅明代的西湖图,一幅是沈周的《湖山绝美图》,一幅是周龙的《西湖全景图》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沈周,这个喜欢待在苏州的画家,一生两次到访浙江,对他来说是一次漫长的旅行成化二十一年所作的《湖山美景》是他第一次游浙江的回忆他描绘的不一定是真实的西湖风光,而是他心目中的西湖风光——山峦起伏,草木盛开,远塔巍然,亭台迎风,近观沙渚浅滩,垂柳,雁阵聚,渔舟唱晚,板桥卧,水榭高

沈周死于郑德四年如果他能看到一年前大规模清淤后的西湖,他一定会把西湖画得更加精彩宁波画家周龙于万历三十六年绘制的西湖全景图,更接近当时西湖的实际景象今天回望400年前的西湖,仍能认出一些标志性景观:白堤断桥上有三两游人,孤山脚下有许多房屋,宋代林逋曾隐居于此苏龙堤道建在湖上,柳树遍布堤岸雷峰塔耸立在赵茜上,宝玉塔矗立在宝石山上,游客们在西湖上划船自古以来,划船是游览西湖最重要的方式

《西湖全景图》是在一个春日出版的,这使人想起明代作家袁宏道也曾在春日游览过西湖他乘船入湖,写下了这样一句如痴如醉的话,山如飞蛾,花如腮明,风如酒暖,涟漪如绫这才带头,他已经不省人事了此时我已无法形容下一句话,就像东阿王在梦中初遇洛神时一样东王曹植在梦中遇到了罗申,于是有了著名的罗申赋遇见袁宏道中的西湖,有此灵动洒脱的随笔相约神州西湖,有湖山美景

相遇是一个迷人的主题任性又尊重文化的中国人,更愿意把会面定在青山绿水,锦绣普通话这是我们向往的自然世界,这是我们敬仰的精神家园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文物里的越地长歌